一、醫療技術授權定義:醫務人員能提供哪些臨床服務的管理過程,通常稱之為醫療權限管理,也即醫務人員資格管理和醫療行為管理。醫療權限管理重點為醫療行為,包括醫務人員可否提供合格的不同難度級別的診療技術,可否獲得合理的醫療服務范圍授權都是醫療權限管理的基本內容。醫務人員主要包括醫師、醫技和護理人等。
二、國外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做法:
2.1、JCI評審標準要求醫院發展并實施一套關于醫生資質與授權的體系,進而保證醫生的資質、能力及可靠性。
2.2、JCI評審標準中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醫療人員, 指所有臨床醫生,包括有獨立行醫執照,為患者提供預防、治療、復蘇、手術、康復或其他臨床服務,包含為患者提供輔助服務( 如病理、放射、超聲、護理等) 的專業人員。
2.3國外授權管理的資質構成:
執業醫師資質:是指醫師注冊登記的執業類別和執業范圍;
入院可執行資質:指具有執業醫師資質的醫療人員入院后可開展的基本工作,如門診、會診、收人院、急診,臨床實際操作后可執行的基礎操作,如體格檢查、眼底檢查、胸穿、腰穿、骨穿、導尿等;
院需準人資質:指院內需醫院組織培訓或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權的資質,包括操作資質、處方資質、手術資質等;
專項資質:指衛生行政部門或專業學術協會組織規定的醫療資質,如放射資質、檢驗資質、病理上崗資質、及心血管介人資質等。
2.4、國外醫院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經驗:
美國醫院在美國聯合委員會標準下建立并實施了一套關于醫生資質與授權的管理體系。美國醫院的委員會制是其管理特色,院內成立包括微創委員會、內鏡委員會、放射技術委員會等,負責全院的資質準人標準、資質審核、準人后定期考核及再授權等管理職能。醫院建立了指導機制,設立“監督人”的角色,負責指導考核出現質量問題的醫生,而不是出現質量問題后就采取一票否決制,忽略對醫生技術的培養白。最后,醫療資質授權實行動態管理,獲得資質滿一定期限后,必須重新申請,再申請時重點關注獲得資質期限間開展醫療活動的數量與質量情況,如果不滿足標準則授權
三、我國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現狀:
第一:我國的授權主要借歐美國家醫院管理經驗,在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相關文件方面,我國出臺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2018版本》《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試)2012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目前醫療機構在具體實踐中,大部分重點開展了手術分級資質和抗菌藥物處方資質授權管理。國內知名大型醫院還開展了重點崗位資質、重點診療技術資質、重點藥品處方等資質授權管理探索。
四:我國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1、我國醫療機構在資質授權管理的參考標準上缺乏可以借鑒的標準和規范。我國衛生行政部門在醫療資質準人管理方面,主要負責醫療技術、手術分級操作和重點藥品的基礎管理,具體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由醫療機構自行確定,缺乏統一性的授權目錄。
2、在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具體實施方面,首先我國資質授權的醫療資質不夠全面,主要集中在手術和抗菌藥物,其他類型的資質涉及較少,不利于系統性管理。
3、我國很多地區專業醫生的培訓尚未規范,醫療機構在實際職稱評定工作中,更多是依據學歷、年資、科研成果和出版專著情況,缺乏對醫師實際臨床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考核。以醫生職稱制度為基礎的醫療資質授權無法真正實現醫療技術準人與醫療人員臨床技能的匹配。
4、多數醫療機構重點關注新增的資質授權,缺乏對授權期限內工作終末效果的評估,不能真正實現動態管理、全程監控。
5、專業化授權管理不完善,依法執業是保證醫療質量的基本要求。國家衛健委成立以來第一號令發布《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其中第19條“ 醫療機構應當依法準予醫務人員實施與其專業能力相適應的醫療技術,并為醫務人員建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檔案,納入個人專業技術檔案管理。”國家以法規形式明確規定了醫療機構要為醫務人員建立技術檔案。新的管理規范以及三級醫院評審標準都對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管理預授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6、目前我們存在的現狀是醫療技術的管理停留于原始的文件管理階段,無法實現動態管理,醫療技術的準入與管理、手術分級管理與授權管理、麻醉授權管理,高風險操做授權管理,醫療技術目錄定期維護等工作,醫院各種特殊處置權限的授權與日常監管,都處于應付階段,各種檔案資料的維護預更新,繁瑣而復雜,與國家的要去還相差很遠,與真正實現動態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
五、我國全面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實現路徑:
1、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平臺的搭建:首先,實施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前提是搭建管理平臺,成立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委員會。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屬于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委員會下設于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醫療院長擔任主任委員,成員既包括管理職能部門領導,又包括臨床專家及學術帶頭人,專業涉及醫務、質量控制、護理管理、內外科、麻醉、急診、重癥醫學、實驗醫學等相關專業。該委員會是醫療資質授權管理的最高機構,下設委員會辦公室和各臨床科室?漆t療資質授權評審小組,實行院-處-科三級管理制度。委員會管理職能包括制定資質分類目錄、準人標準、考核標準、資質申請審批程序、資質授權動態管理和激勵機制等。其中委員會辦公室原則上設在醫務處,負責進行日常監督管理。各臨床科室?漆t療資質授權評審小組,由科室主任擔任組長,部分高級醫療技術人員擔任組員,負責對本科室醫療人員的資質授權申請的審核。
2、醫療人員的資質分類目錄制定:為保證醫療質量與安全,醫院應該從源頭上保證醫療服務由有資質的醫療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的提供需要團隊協作完成,并不是主刀醫生資質達到標準就符合要求,需要整個團隊人員獲得開展該醫療活動相對應的資質。 原則上醫療機構應建立全面的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制度,不僅包括醫生,也不僅限于手術或抗菌藥物。 醫療資質目錄需將醫療機構的醫療人員( 醫生、護士、技師、藥師) 以及醫療活動需要的重點資質人員全部納入。(參考附件制定)
3、完善醫院內部醫療資質授權申請、審批、考核和動態管理程序: 一、資質申請與審批程序:由申請人根據個人所取得的資格和工作能力提出申請,填寫《相關授權申請表》?浦魅谓M織本?漆t師授權評審小組進行科內評價,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認真審核并確認,初步認定其授權級別。 委員會辦公室對各科室提交的醫師執業權限進行審查,并組織專家小組結合近年醫療質量考核情況進行審核,提出同意或不同意意見,上報醫療資質授權管理委員會審批。審批結果經人力資源部備案,由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授權并進行公示。
4、醫療資質動態管理:根據授權管理可控原則,授權不等于棄權,如何確保被授權者合理使用取得的授權,必須建立與之匹配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合格者及時終止授權 。
六、信息化手段是授權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經過之路。
醫療資質授權是一項涉及人員較廣、標準較多、流程較為繁瑣、信息較為冗雜的管理流程,如果靠傳統的管理模式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投人,工作效率也無法得到保障。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人,計算機科學技術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醫院可以引進建立一套全面的醫療資質分級授權管理系統,保證全院醫療人員的資質權限通過這個系統申請、審批、考核及動態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減少傳統紙質資料的保管,復雜的流程,同時也可以利用資質授權平臺的醫師權限,對醫院各個系統進行整合,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越級手術,抗菌素不合理運用,新技術開展追蹤等一系列過程質量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為醫院管理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Copyright © 星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8001937號-1 網站地圖